嫉妒總是來自與周圍的親朋好友,甚至兄弟姐妹等的比較。當我們在某一方面不如身邊的人時,自然就會產生嫉妒之情。
嫉妒心理並不是完全負面的,從嫉妒中,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欲求的東西,並產生滿足這一需求的行動力。某種角度來說,正是由於嫉妒,才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。
但是如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,讓情緒反過來影響我們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如果一個人總是喜歡做這些事,說明他的嫉妒心有點強得過分了。
(1)漫無目的的比較
如果一個人總是喜歡與周圍人比較,所有方面的比較,比如說學識,工作,薪資,甚至是穿著,打扮,去哪玩。仿佛比較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,那麼你可能嫉妒心很強。
嫉妒的人,會漫無目的的進行比較。他們純粹是為了比較而比較。要求自己在每一個方面都比身邊人強。但是,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,所以他們總是被嫉妒困擾。
正常的心態,應該是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也能看到自己的長處。而對於不足的地方,則是挑選自己真正在乎的部分,進行奮鬥。
(2)見不得人過得太好
嫉妒者對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有過這樣的體會:他希望你過得好,但不希望你過得太好。
希望親友過得好,是因為雙方之間的感情,但不希望親友過得太好,則是源于嫉妒心理了。
所以,嫉妒者們通常會處於一個矛盾的狀態。他們最希望身邊的人,比他們剛好「差」那麼一點點。
(3)消極的認知方式
嫉妒心重的人,往往會帶有一種「偏見」:他們能消極地感知周圍人的行為,從中性的話語中讀出嘲諷,在一個平常的眼神中體會到被拒絕。
而這種偏見,則會讓他們不快樂,在人際交往中經常感受到被冷落,感覺到不公平。從而造成自己的心態失衡。
(4)害怕被人看出嫉妒
你會發現,嫉妒心沒那麼重的人,往往不會掩飾自己的嫉妒。他們往往會大大方方地表達自己的羡慕,嫉妒或者渴求。
對於嫉妒心重的人則恰恰相反,他們害怕被人察覺到自己的嫉妒。心理學研究發現,對於這樣的人,嫉妒真的能啟動大腦中負責感知痛苦的區域。
所以他們不願意承認嫉妒,更不願意知道自己在嫉妒身邊的人,這會使得他們變得更加醜陋。
結語:如何克服嫉妒?
首先,要承認這種情緒,可以試著與他人談及這種感受。這會讓我們好受很多。
其次,要改變認知,認識到人都是互有長短的,沒有人能做到完美。
最後,嫉妒往往還和不安全感有很大的關係,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才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