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編輯部的故事》有段話這樣描述,為人處世的不易:
「好了遭人嫉妒,差了讓人瞧不起;
忠厚人家說你傻,精明人家說你奸;
冷淡了大夥說你傲,熱情了群眾說你浪;
走前頭挨悶棍兒,走後頭全沒份!」
深以為然。
生活中,我們常會陷入「多一分溢,少一分缺」的困境中。
那麼到底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呢?

三分糊塗,七分清醒
曾國藩曾有一幕僚李眉生,才氣縱橫,做事不拘一格。
一天,李眉生恰巧看到有一名儒,在文章中稱自己品格高尚,不為一切誘惑所動。
李眉生覺得此人太過荒謬,於是在一旁對其嘲諷一番。
曾國藩得知後大怒對李眉生說:
「我也知此人言行不一,可是你這樣公然揭穿,只會得罪人,給自己埋下禍端啊。」
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,做人的智慧,有時候就藏在糊塗之中。
畢竟這世上多的是,你看不慣的人和事,如果次次較真,只會給自己增加煩惱。
做人三分糊塗,就能散悶消愁,安穩一生;剩下的七分清醒,則是為了把握住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
楚莊王即位前三年,楚國內亂,各方勢力都在暗流湧動。
為壓制內亂,他故意沉湎酒色,不理國事。
讓眾人以為他是昏君,從而放鬆警惕。
實際上,則是暗中瞭解楚國局勢,瞭解各個人才情況。
等到時機成熟,立即整頓朝堂上下,自此親歷朝政。
做人不光要會裝糊塗,更要會從糊塗之中醒來。
凡是進取成業之路,總會充斥著各種誘惑,唯有保持適當的清醒,才能走得更遠。
人生各條道路之中,有坦途,也會有彎路,有取有舍,才是至境。
面對人情往來中的分歧差異,與其撕破臉皮,不妨看破不說破,三分裝糊塗一笑置之。
利益交織中的原則底線,不可全權交給情緒決定,須留七分清醒深思熟慮。
正所謂,裝三分糊塗防險惡,留七分清醒成大事。
其實,人生在世,若是把裝糊塗,當做唯一的做人標準,那麼就註定無法成就大事,可如果不會適時裝糊塗,也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之中。

三分天註定,七分靠打拼
作家格拉德威爾在《異類》中寫道:
「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並非天資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。
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。」
意思是說:
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,那麼你需要在這個領域投入10000個小時,以每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來計算的話,至少需要五年。
袁泉曾在做客《朗讀者》時,跟董卿聊起往事不禁紅了眼眶。